2024-12-09

无惧SONY,硬刚JBL!在东南亚大卖的国产品牌Edifier做对了哪些事?

还有什么"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是我们暂时没有攻破的呢?

从蓝绿两厂到华为三折叠,国产手机已经远胜绝大多数的海外品牌;从小米SU7到BYD王朝,国产品牌也在新能源产业中引领变革。

然而,在中产阶级的消费叙事中,还有一个国产品牌暂时无法触探的品类——音响。

它很低端,市场上每天都有无数白牌成立,价格战是所有玩家的默认武器;它又很高端,顶级玩家圈子里动辄数十万乃至百万的进口设备比比皆是,硬生生地将一个只用于"愉悦听感"的工具升级为了玄学军备竞赛。

两相比较之下,巨大的反差意味着中端市场的空白,漫步者Edifier也正是因为抓住了这个机会,才从最初的4万元的身家,做到了在2010年2月登陆A股市场的音响行业龙头。

多年的技术积累让该品牌成为了中国第一、全球第二大的专业多媒体音响企业。但面对国内近几年来越来越饱和的消费市场,这个老牌音频品牌也开始将目光投向了海外。

根据其官方财报显示,2023年Edifier的出口销售额达到了6.21亿元,占总营业收入的比重为23.07%,同比2022年增长了36.02%。这意味着,从2021年进军东南亚算起,出海已有3年的Edifier显然卖得非常不错。

对此,我们很好奇Edifier是如何同其他海外老牌企业抢占市场份额并建立品牌心智的呢?以及作为一个不差钱的上市企业,Edifier执行了哪些值得新锐品牌和中小商家学习的营销策略?

从全球视角来看,中国的音响产业起步较晚。在消费级领域,JBL、Dynaudio、BOSS、Burmeste等海外品牌早已占据了大多数消费者的心智;而在工程级领域,L-ACOUSTICS、NEXO、Function One...等品牌的存在也让中国品牌难以发展。

在这种情况,东南亚成为了Edifier的第一个选择。

这里有着接近6.8亿的人口,结构偏年轻化,网民增长速度、经济增长率都处于世界前列。对于Edifier来说,大量对新鲜事物需求旺盛和电子产品感兴趣的年轻消费者都是品牌的潜在客户。

最重要的是,这些年轻人的收入普遍不足以支撑他们购买行业头部品牌的产品,而且这些海外品牌也不会针对他们的审美和喜好来重新设计产品外形和功能,所以Edifier弯道超车的机会不少。

初入东南亚的Edifier本想顺应市场趋势做低价策略,从低端型号入手,但是当地的白牌产品实在太多了,仅依靠价格手段会得不偿失,既挣不到钱又会损害品牌形象。

所以,Edifier重新调整了策略,认为从中高端市场切入对品牌的帮助是最大的。Edifier的东南亚事业负责人东茹在采访中是这么说的,"起初,我们没有考虑从中高端切入,但销售数据切实地告诉我们,通过中高端带动低端产品的策略在打开平台和店铺方面更为有效。"

看来中国品牌出海,首先就要抛弃自己品牌没有竞争力的想法。不要老是想着做低端,不敢去和其他海外同行竞争。

我们可以从Edifier的Shopee泰国站点上看到,作为主打产品的头戴式降噪耳机,它的单价保持在1300-5000泰铢,折合下来是39-149美元,真的一点都不低了,绝对的中高端售价。

做一个撑得起价格的中高端产品对于Edifier来说并不是一个难题,毕竟这么多年的研发经验摆在这里。但问题在于,如何让消费者接受。

传统的广告和站内资源的投放自然不必多说,但Edifier还合作了很多本土社媒红人来为品牌宣传造势。品牌甚至还为泰国市场搭建了能熟练使用泰语的In-House团队,他们不仅在多个主流社媒平台上运营品牌的官方账号,还通过使用本地语言和红人沟通,相对于其他出海东南亚的品牌,效率和效果都要好很多。

来自泰国的GU ZAP就是这样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作为一个扎根于本土的YouTube频道,他们专注于为泰国消费者提供关于3C产品的购买意见。他们的评测产品从手机到平板,从电饭煲到冰箱都有,音响和耳机自然也在其中。

如此巨大的跨度也让他们收获了很多人的关注,目前拥有245万名订阅,在泰国地区属于妥妥的头部KOL。

Edifier去年推出了新款的中端头戴式耳机W820NB,作为一款对标SONY.............

原文转载:https://fashion.shaoqun.com/a/1833305.html

百度跨境电商贴吧 百福国际物流 百格活动 中东版拼多多 百境通 百聚汇 本地化履约旺季加码, 多种履约模式助力冲单 | 附专属激励清单 本地化履约旺季加码, 多种履约模式助力冲单 | 附专属激励清单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