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帮别人做投资的基金经理转行做亚马逊,并入局了看似是红海的数码小配件领域,把大众常用的电子配件做到了2,000万美金年销额。
仅仅靠改变商品的套组就在短时间内做出爆款,同时靠极致的细节把控来降低供应链成本。
西氧电商创始人文竹带来他的跨境生意经,希望能给你一些出海启发。
2019年,文竹在做私募工作时洞察到一个重要机会:海外SKU的丰富程度远低于国内,许多在国内常见的配件类产品,在海外却选择有限。这预示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于是他带着3个同事的团队入驻了亚马逊美国站,尝试很快就见效:
文竹(西氧电商创始人):
我们当时选择了消费类电子产品的配件,刚好碰到亚马逊的旺季,基本上只要有货就能卖出去。
这个好的开端,坚定了他们继续投入亚马逊的信心。随着集团业务调整,文竹与团队在2021年独立成立新公司,开始全力投入亚马逊业务。
选品是每个卖家都会遇到的第一道关卡,Yatch团队也一样。
在最初选品时,Yatch团队一边摸索,一边反思:如何满足小团队低成本冷启动的特征;也要避开激烈竞争"打不过"的雷区,然后才抽丝剥茧,找到自己的"舒适区"。
(1)核心选品冷启动高爆发
选品之初,3C配件、家居及户外产品,Yatch团队都有考虑过,但最终落定了3C配件类目,主要总结为2个关键要点:
"其一是我们判断3C配件的消费市场相对来说是较大的;其二是这个类目的产品采购价格与价值较低,我们准备的货值就不用太高,资金成本会更低。"
相比家居产品,电子小配件体积小、重量轻,带来的好处是资金压力小、仓储和物流成本低,更适合冷启动。
(2)避开"硬刚"大赛道,稳抓小赛道优势
即便是落定了3C类目的选品,Yatch团队经过细化分析后,又再次避开了竞争最激烈的手机壳市场,而是聚焦在定位器保护套、耳机保护套这类细分赛道:
"只要不去硬拼手机壳这个大类目,其他一些小配件类目,我们还是有很大的竞争优势。"
这些仍然是Yatch目前的主打产品。虽然近年来已经开始布局家居类产品,但利润和营收的大头仍在3C配件。
(3)物流不跟风,怎么省事怎么来
因为是小团队冷启动,文竹希望大家尽量省力。于是,他们没有像很多初创卖家一样先小试FBM(卖家自发货)来省开支,而是直接使用FBA(亚马逊物流)并发挥其优势。文竹非常自豪地说道:
"我们冷启动的时候,就想着怎么省事怎么来,FBA就很省事。而且配送费成本控制非常有优势。因为它有不同的配送费档位,对于产品的长宽高尤其是对高度,有明确的限制,我们不断优化产品尺寸,适配最低档的配送费来降低成本。"
在选择好数码配件后,Yatch团队当时就已经意识到,这一类目不仅是消费市场大,而且产品体积小,运输成本相对较低。但数码配件相对竞争也较为激烈,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团队面临的首要挑战。
(1)仅靠改变套组数量,意外迎来爆单
文竹也大方分享了一个立竿见影的例子:
"AirTag定位器的保护套就是我们目前最大的爆品。它在当下的存量非常大,但当时它的SKU丰富度较低,我们调研发现竞争对手在亚马逊上喜欢多个装——4个装、6个装一起售卖。然后我们就尝试改为1~2个装,结果这个想法刚好契合了消费者的心理,产品基本从上线就开始卖爆。"
同类型的方式还有增加固定产品不同颜色的选择,来覆盖更多的人群,同时满足细分市场需求。
(2)不同工厂叠加组合,拼出独一无二SKU
虽然Yatch没有自己的工厂,而是"工厂拿货"的轻模式,但是他们并没有局限于工厂给什么就卖什么。
"我们可能会分别从A工厂和B工厂拿货过来,自己做组合。因为工厂它自己没有生产出来这样的组合,所以我们的产品就能够有一定差异化。"
然而,在选择小众产品的过程中,Yatch也遭遇过巨大的挑战——专利侵权。
(1)糟了!特色款惨遇"滑铁卢"
文竹回忆道:
"我们有一款产品未经过充分的专利审核,结果赔了几万美元。那时我们才意识到,亚马逊对专利侵权的处理非常严格。"
为了长期地解决这个问题,Yatch调整了选品策略,开始减少对高风险特色款的依赖,转向做更为成熟的基础款产品。后来文竹逐渐意识到:
"基础款相较于特色款来说,在专利方面的风险要低很多。还能更好地控制成本。"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