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合规收紧跨境卖家迎最严监管年
2025年亚马逊Prime Day余温未散,一场席卷全球的合规风暴已悄然降临。欧洲站因英国NCA(国家犯罪调查局)联合行动引发的"扫号潮"尚未平息,美国站又针对停产商品展开大规模清查,双重夹击下,跨境电商卖家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合规考验。从账户验证到商品准入,亚马逊的监管触角正从"卖家身份审核"向"全链路合规管控"延伸,行业洗牌信号已然显现。
欧洲站:1.15万空壳公司引爆扫号风暴,"地址关联"成致命雷区
今年5月以来,亚马逊欧洲站的虚拟视频验证已历经六轮密集扫号,而7月这场由英国NCA行动直接触发的清查,规模与力度更胜以往。据NCA官网公告,过去一年其针对高风险注册地展开专项调查,共查封1.15万家涉嫌欺诈、洗钱的空壳公司,其中伦敦某单一地址竟注册有4000-5000家企业,多数与跨境电商供应链存在关联。
"协议3违规"与"mufus关联"成封店主因
此次扫号中,大量卖家收到亚马逊邮件通知,称其违反《亚马逊服务商业解决方案协议》第3条,需通过虚拟视频验证账户信息与库存真实性,否则将冻结资金并停用店铺。更值得警惕的是新型"mufus关联"——亚马逊通过检测第三方地址(如海外仓、退货地址)判定账号关联,即便其他信息无交集,只要共享地址即视为违规。
业内人士透露,三类行为最易触发风险:
使用未经授权的海外住宅地址(如中国卖家将美国居民地址设为退货地址,投诉率极高);
注册信息与运营地址矛盾;
VAT税务地址与实际运营地址不一致。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